設為首頁
收藏本站
網站首頁
關于水務
公司簡介
分公司簡介
組織機構
大事記
水務信息
新聞資訊
水質公告
停水通知
企務公開
人才招聘
政策法規
招投標信息
用水知識
業務領地
企業文化
職工風采
黨員園地
群團工作
聯系我們
當前位置:
首頁
>
企務公開
>
用水知識
用水知識
防洪抗旱
一、洪災及澇災
1.洪水災害成因及特征
洪水是一種峰高量大、水位急劇上漲的自然現象。 洪水一般包括江河洪水、城市暴雨洪水、海濱河口的風暴潮洪水、山洪、凌汛等。就發生的范圍、強度、頻次、對人類的威脅性而言,我國的大部分地區以暴雨洪水 為主。天氣系統的變化是造成暴雨,進而引發洪水的直接原因,而流域下墊面特征和興修水利工程可間接或直接地影響洪水的特征及其特性。洪災具有以下四個特 征:不確定性、共沾性或社會性、地域性和損失多樣性。
2.澇災成因
農田的澇或漬是一定的氣候、水文、土壤、地形、土地利用的綜合結果。高強度或長歷時的雨量產生的徑流,上游地區下泄的水量,河道決堤或漫溢,均可以造成地面積水成澇。當地下水位高、土壤入滲率低、地勢低洼、排水條件差時,澇災情況尤為嚴重。
二、洪水預報與防汛管理
洪水預報一般分為河段洪水預報和降雨徑流預報。河段洪水預報方法是以河槽洪水波運動理論為基礎,預報河段下游某站的水位和流量的方法。降雨徑流預報方法則是按降雨徑流形成過程的原理,利用流域內的降雨資料,預報出流斷面的洪水的方法。
洪災不但造成物質財富損失,還可能威脅到人民生命,在相當一個時期內產生一系列不良后果,打亂社會秩序。因此,當汛期來臨時,有關部門都把防汛工作放在 各項工作的首位。由于洪水發生的大小及其發生時間具有隨機性,要徹底防止洪災是不可能的。因此,防洪的目的主要在于防止某一防洪標準下的洪水災害和減少超 標洪水的損失。
防洪工作實行全面規劃、統籌兼顧、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局部利益服從全局利益的原則。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務院的領導下, 負責全國防洪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日常工作。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 法規規定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權的防洪協調和監督管理職責。國務院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國務院的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防洪 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負責本行政區域內防洪的組織、協調、監督、指導等日常工作??h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設 行政主管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在本級人民政府的領導下,按照各自的職責,負責有關的防洪工作。
三、旱災
1.旱災成因
植物耗水多于吸水,導致植物體內水分過度虧缺而受害的現象稱為干旱。其主要原因是長時期降水偏少,造成氣候干燥,土壤缺水,使農作物體內水分發生虧缺,影響正常生長發育,從而造成農業減產。
2.抗旱
農田旱情是農業生產中至關重要的因素,而土壤水分含量則是農田旱情的重要指標。旱情監測主要是對土壤水分進行監測,用以判斷作物缺水狀況。土壤水分的測 定方法很多,但大致可分為取樣測定法和定位測定法兩大類。取樣測定法常用的主要是烘干法,定位測定法包括非放射性方法和放射性方法。近年來,遙感技術也應 用到土壤水分的監測中。旱情預報是對農作物耕作層土壤水分的增長和消退程度進行預報,目前常用的方法多為探求土壤含水量的變化規律及其與主要影響因素之間 的關系,預報單站或區域未來土壤水分的增減情況及其對作物生長的影響程度。
我國北方地區在缺乏灌溉的條件下,土壤“水庫”的主要水源幾乎全部來自于大氣降水,如土壤不能充分保住雨季的降水,就會發生土壤干旱。通過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改良土壤、改進耕作栽培技術、運用秸稈、地膜覆蓋保墑和田間集水保墑等措施可以減少旱情對農業的影響。
分享到:
更新時間:2016-01-08 14:38:05 【
打印此頁
】 【
關閉
】
【返 回】
免费无码无遮挡十八禁网站